在野钓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水域环境,如流水环境总是充满挑战和未知。面对潺潺流水,钓鱼人们常常陷入一个疑问:究竟是调高钓低更胜一筹,还是调低钓高更胜一筹?这不仅关乎技巧,更关乎对鱼群习性的深刻洞察。
流水环境下,调高钓低或许能带来更高的灵敏度,但也可能因水流干扰而频繁产生虚假信号,让人疲于奔命。而调低钓高则以其独特的钝性,过滤掉不必要的干扰,让每一次漂动都充满真实与期待。在寒冷的冬季,当鱼口变得轻微而谨慎时也会增加我们垂钓的难度,特别是在走水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考虑浮漂立不立得住的问题。
那么,在流水水域做钓我们该采取哪种调漂方式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剖析,揭开流水野钓中调高钓低与调低钓高的区别,探寻那隐藏在波涛之下的钓鱼智慧。
流水水域作钓我们首先考虑的第一要素肯定是浮漂立住的问题,浮漂都立不住则无法看清漂相,那还钓什么鱼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很多人存在的一个误区。多数人认为一遇走水就调低钓高,觉得调低钓高双钩躺底后与水底的摩擦力增大,对于抗流水有一定的作用,但实际上却是自我安慰;如调平水钓几目抗走水效果远不如调高钓低。
如果是在轻微走水的情况下,不管是采取调高、调低看似都可行,一旦水流稍大,调低钓高的问题就会暴露。因调低时浮漂露出水面目数少,水流冲击下,水线更容易倾斜,会导致浮漂倒向一边,即使延长水线让浮漂露出,铅皮也会躺底,失去悬坠钓的意义,还不如短子线小跑铅打固定死口来的实在。
调高钓低优势:
调高钓低在水面预留目数多,所以需要我们多剪铅皮,此时浮漂的上浮力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牵引力大。在相同水流冲击下,能更好地保持稳定,抗走水能力更强。
虽然有人担心调高钓低会削弱饵料抓底能力,但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加长子线、拉大钩距的方式来改变这一劣势,加长子线可增强三角受力和饵料抓地力。若调低钓高在这方面即便采取同样操作,因浮漂上浮力小,受水流和竿尖牵扯影响,无法有效解决水上漂相的问题。
特殊水流情况对比:
如果是在回流水环境中,那么调高钓低的优势更明显。走水方向不固定时,调高钓低在加长子线、加大钩距后,铅皮虽会随水流贴近底部,但水流方向改变时,浮漂上浮力能使铅皮较快的上提,子线保持基本笔直,信号会更灵敏。反观调低钓高,浮漂上浮力小,铅皮回位距离短,子线弯曲更严重,所以导致出口较钝。
所以在流水水域或回水水域作钓建议采用调高钓低的调钓方式,这样更利于浮漂的稳定和灵敏度。
最后,想说的是各位钓友可以尝试在流水采取调高钓低的方式,看是否能有效的提升鱼口。钓鱼本就钓无定律,我们要在野钓中不断地尝试和思考,才能提升我们的钓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