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钓友在野外垂钓有没有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和别人相隔两三米远人家哐哐上鱼,反观自己这边却没口?我记得在刚学钓鱼那会,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每当相邻钓友上鱼的时候,心里真的很羡慕。由于当时刚学钓鱼不久,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自然也没有想到有用的解决方法。近日和钓友聊天时又说到了这个话题,所以想和大家聊一聊想法,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


为什么相隔两三米别人上鱼而你没上鱼呢?


野钓相隔两、三米人家上鱼而自己没口,这点则可以忽略鱼密度、鱼口的问题,毕竟在同一片水域且相邻不远的地方垂钓,鱼口的窗口期、鱼的密度等都一致的。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季节因素:


这个因素想必比较好理解,夏天和初秋鱼活跃、不挑食、咬钩力度大,对钓鱼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冬天鱼活性差、食欲低、咬钩频率和力度小,对钓鱼人技术要求更高。

 

常规因素:


窝料、饵料、线组搭配、浮漂调钓及钓技钓法等都会影响鱼口和鱼获,但在冬天,钓位的影响更为关键。

 

钓位因素:

 

即使相邻钓位看似水深、水底结构相似,但细微差别如钓位深浅、水底有无水草、树枝、石头等,都可能导致鱼群聚集情况不同。在冬天,鱼活性低,若抛竿不准或钓位稍有差异,鱼可能不会游动咬钩。

 

传统钓中,同样窝料、窝量和打窝时间,不同位置发窝速度和鱼数量在冬天差距明显,好钓位发窝快鱼多,差钓位可能长时间无鱼。

 

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细节把握:


首先我们先做好线组放小、调整饵料状态、准备活饵、精确的调漂等细节工作,虽不能完全决定鱼获,但有一定影响。

 

钓位选择:


在相似水域找深浅稍有不同之处;关注水面有无水草,有暗草、大片水草处更佳;河道软泥底(淤泥底)比硬石头底好,坑洼有坡度的软泥底更好;钓点越复杂越易找到特色之处,避免选择笔直无水草、无障碍物、水深度一致的河道,若在此处钓鱼可多打窝,感觉不对的时候及时挪位。


冬季饵料怎么搭配使用?


这个问题也是近段时间很多钓友都在问的问题,其实饵料的使用无外乎就那么几种,要么商品饵料,要么活饵,要么一钩商品饵料一钩活饵;另外,为了提升饵料的味型和成分可以适当加动物蛋白高的辅助饵料或小药。


如果在垂钓中感觉是饵料不如别人的好,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调整:

 

一是将商品饵换成活饵,如蚯蚓、红虫等,其中红虫效果比较好;

 

二是加大饵料鲜腥度,添加虾粉、鱼粉等动物蛋白;

 

三是添加味道重的饵料如钢弹二号或添加剂如千里香、六合香、猪母乳等,特别是液体的添加剂一定要掌握好量,否则会导致死窝。

 

如果您尝试了以上方法还是没用,建议您直接收竿回家改日再钓,这种情况下坚持也无任何意义。


以上是关于为什么相隔两三米别人上鱼而你没上鱼呢?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若您有更好的建议,欢迎留言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