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钓鱼新手常常困惑:为什么鱼饵一下水就没了?其实,这背后有多个原因。
鱼饵自身特性:一些鱼饵雾化速度过快。比如常见的粉末状商品饵,为了达到良好诱鱼效果,入水后会快速散开雾化。若雾化时间设置不合理,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消散。还有质地较软的鱼饵,像某些自制的面饵,遇水易泡散,很快就会从鱼钩上脱落。
挂钩方式不当:挂钩太松是常见问题。如果鱼钩没有完全穿过鱼饵,或缠绕不紧实,在抛竿过程中,鱼饵就可能因受到外力而掉落。另外,鱼钩型号与鱼饵大小不匹配,鱼钩过小,难以承载较大块的鱼饵,也会导致鱼饵入水就掉。
水域环境影响:水流速度对鱼饵留存影响很大。在流速较快的河流中,水流不断冲击鱼饵,加速其脱落和消散。同时,小鱼闹窝也会使鱼饵快速消失。众多小鱼聚集啃咬,很快就能把鱼饵吃光。
了解这些原因后,钓鱼时可选择雾化慢些的鱼饵,改进挂钩方式,在水流急处用重铅固定,或采取措施避开小鱼,以此减少鱼饵下水就没的情况,提高钓鱼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