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方的河流、池塘等水域中,常常能见到一种外观独特的鱼类 —— 塘鲺。很多人对它的读音和鱼种特性存在疑问,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image.png


塘鲺的读音


塘鲺的读音为 “táng shī” 字发音与日常所说的池塘之 一致,音调为二声;字相对生僻些,音调同样为一声。这个名字在渔业领域以及南方水乡地区较为常用。


塘鲺是什么鱼


塘鲺,学名胡子鲶,属于鲶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鱼类 。它的显著外观特征是周身无鳞,体表布满黏液,滑溜溜的。头部扁平且宽阔,有四对须,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鱼类的标志之一,须在其感知周围环境、寻找食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塘鲺体型呈长形,一般来说,野生塘鲺体型较小,成年后体长多在 20 - 30 厘米左右;而人工养殖的塘鲺生长速度快,体型可长得较大,有的甚至能长到 1 米左右,体重可达数公斤。


塘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鱼类,它对水质要求不高,能在一些低氧、水质较差的环境中生存繁衍。这得益于它除了具备正常的鳃呼吸功能外,还有辅助呼吸器官,可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塘鲺属于杂食性鱼类,食物来源广泛,既吃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饵料,也吃一些有机碎屑、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


关注度高的相关问答


塘鲺和鲶鱼有什么区别?


虽然塘鲺和鲶鱼同属鲶形目,但两者有明显区别。从外观上看,塘鲺有八根须,而常见的鲶鱼(土鲶)一般只有四根须;塘鲺的背鳍很长,从头部一直延伸至尾部,鲶鱼的背鳍则相对较短。在生活习性方面,塘鲺适应能力更强,能在恶劣水质环境生存,鲶鱼对水质要求相对高一些。


塘鲺可以食用吗?


塘鲺是可以食用的,它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野生塘鲺如果生长在污染严重的水域,体内可能积累大量有害物质,食用这样的塘鲺可能危害健康。人工养殖的塘鲺,只要养殖环境符合标准,是安全且美味的食材,常见的烹饪方式有清蒸、红烧、煲汤等


塘鲺的养殖前景如何?


塘鲺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食性杂、抗病力强等优点,养殖前景较为广阔。由于市场对塘鲺的需求量较大,无论是鲜活售卖还是加工成各类食品,都有不错的销路。但养殖塘鲺需要注意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水质良好,合理投喂饲料,以确保塘鲺的品质和产量。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塘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关于塘鲺的其他问题,或者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