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钓友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相隔不远的钓友接二连三的上鱼而自己这边却纹丝不动。还记得刚学钓鱼那会遇到这种情况,由于当时钓鱼经验不足总认为是还没有发窝,直到天快黑的时候也没钓几条,反观人家却是钓了好多大板鲫,当时真的是羡慕。


前些天去钓鱼的时候看旁边钓友一直不上鱼,闲聊了几句得知他刚学钓鱼不久;为此我想了想今天和大家聊下可能存在的几个因素,希望对新学钓鱼的钓友有所帮助。


c9fe89776e0cd461e00920c1e3819dd9.png



同一钓位别人钓得多而自己钓不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关键因素:

 

1、竿长短的因素


很多钓友觉得鱼竿一寸长一寸强,特别是在冬季钓大板鲫的时候,鱼竿能用长的绝不用短的,其实这是一个弊端。


真正有经验的钓友不会盲目使用长竿,而是根据具体的水域环境选择合适的竿长,例如水面有水草或其他水下结构时,过长钓竿可能抛的远,不如短竿精准有效,因为这些地方是鱼的藏身之所。

 

2、打窝的因素


很多钓友在找底完成后,拿起打窝勺咕咚就是几下,然后在慢慢的开饵等发窝。这种打窝方法在气温高的季节一点毛病没有,毕竟气温高鱼的活性和食欲旺盛,活动范围广很容易吸引鱼。


但是在冬季却适得其反,冬季鱼的活动范围小且食量小,窝料打的越多发窝的时间会越久。所以强烈建议钓友不要过量的打窝,建议用双钩带窝料打窝,不仅精准而且还能掌握好量。


3、饵料的因素


在用饵方面有八字真言叫春腥、夏淡、秋香、冬浓,所以用饵要根据季节来选择,不应四季都用同一种味型的饵料。当然老钓友肯定不会犯这种错,大多数都是新手钓友。


冬季钓鱼在用饵方面我们要保持一个原则:味型大+高蛋白成份,例如钢弹2号、千里香、猪母乳等等,饵料方面则以腥香为主,两者搭配使用既能满足味型大诱鱼,高蛋白的成份多也能刺激鱼开口。


另外冬季钓鱼记得备一盒蚯蚓,如垂钓中发现鱼对饵料反应不佳,更换饵料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改用蚯蚓曾使浮漂有动作并连钓几条大鲫鱼。所以说垂钓时不能只关注钓位和饵料,应变能力也很重要,同一钓位不同方法效果可能截然不同。


4、钓位的因素


户外垂钓属于野钓,想要有好的鱼获找好钓位则是首要因素。如果同一天出钓且距离近别人有口你却纹丝不动,则可以排除天气、气压、水温等因素,导致这种差异的最大因素应该是钓位。


可能存在水面上一方有水草而另一方没有,水草在不同天气下影响不同,根据天气选钓点很重要。其次水下障碍区也关键,鱼喜欢藏在有障碍处,水底一马平川鱼缺乏安全感且食物少,所以导致鱼难钓,有障碍的地方鱼的安全感高,吃饵也大胆。


5、窝点无鱼


这个没办法,窝点没鱼就是让钓鱼大师来也是白搭。一般来说我们打窝后差不多40分钟到1个小时左右能看到鱼口,如果长时间浮漂无动作,则很大概率是钓位没鱼选对,窝点根本就没有鱼。


所以此时最明知的做法是放弃该钓点重新找钓位。


6、钓法的因素


不同的钓友对钓鱼的理解不同,有的钓友喜欢钓顿而有的喜欢钓灵。其实钓灵钓顿都无所谓,最主要的是要根据鱼口及时做调整。


钓的过钝:能钓到鱼但口慢且越钓越没口,别人连杆时,若常出现顶漂或没看到漂相抬竿中鱼,可能是钓法钝,可下拉浮漂或修剪铅皮。

 

线组过大:天气原因致鱼活性不高时,别人用小钩细线鱼吃饵阻力小钓得多,若自己线组或钩大,只能钓上几条鱼,此时需更换小钩细线。


7、频率的因素:


这点在冬季钓鱼很重要,往往却被很多钓友忽略,没有口的时候甚至离开钓位与其他钓友摆龙门阵(聊天)。


同样的打窝量,别人上鱼过程中频繁抛竿,饵料残留多有窝料补充,越钓越多;自己打一杯饵料守钓,可能目标鱼某时段疯狂吃饵,窝料早被吃完,若不及时补窝,只能越钓越少。


钓鱼博主做过测试,饵料的动态过程能激起鱼的捕食欲望,特别是冬季鱼口少的时候保持一定的节奏很重要。


总而言之,导致相隔不远别人上鱼自己不上鱼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常见的应该是上面我们所说的7种因素。如果下次您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先从上面7个因素中排查,看是否是哪一步做错了,找到原因及时调整也能像其他钓友一样连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