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钓友有么有类似的经历:记得刚学钓鱼那会,在一个钓位钓的不错,第二天起个大早出发,一路上都在幻想今天的鱼获,可谓是信心满满。但现实很残酷,钓了几个小时鱼获不多,口明显比昨天少很多。之前由于垂钓经验不足,也没有细致的想过这个问题。近日看到有钓友问同样的问题,所以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5a7fdace1e7e252c18197365869123d.png


第一点,溶氧量的影响


作为钓鱼人我们深知溶氧量对鱼群的影响,水中的鱼群并不是一成不变,它们受季节更替、天气变化、水温波动、食物来源以及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假如某天在某个钓位满载而归,也是因为当时的环境条件恰好符合了该区域鱼群的活动习性。比如,水温适宜、溶氧充足、有丰富的食物残渣,亦或者是水流带来了丰富的浮游生物等等因素,这些都会吸引鱼群聚集。


第二点,天气的因素影响


野外垂钓对鱼口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天气,温度高低影响着水温,气压高低直接影响水中溶氧量,溶氧量的高低又决定了鱼口好不好,这个过程都是环环相扣。


天气变化差不大时鱼情的变化也不到,当天气出现大变化时鱼情也会跟着变化,甚至会出现比较极端的情况,如整片水域都停口。


所以出现同一个钓位第一天钓到鱼第二天钓不到鱼也有可能是天气的因素,恰好前一天钓鱼的天气适合鱼开口,第二天天气变化加剧导致鱼情不好。


当然排除是不是这个因素很简单,拿出手机看下天气预报就知道了。


第三点:网工或电工光顾过


虽说明令禁止下网和钓鱼,但是在比较偏远的野外,还是有不少人偷摸着下网和钓鱼。如果只是下网还好点,鱼只是受惊对垂钓的影响相对来说会小点,如果是电工光顾过,至少一个星期鱼不会开口。


判断是不是网工和电工光顾过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是对比鱼口,如果您所在的水域资源不错,第二天去钓基本没口可以判断是网工和电工来过;二是看钓位附近是否有明显的堆积物,一般来说野钓的水域会存在很多垃圾、枯树枝、烂竹根、水草等,如果您看到水边有很多堆积物则可以判断他们来过。


毕竟常年埋在水底的树枝、竹根等颜色都不一样,一眼就能看出差异。


第四点:窝点的鱼被钓完

 

如今冬季鱼群的活动范围很小,在一个钓点第一天钓了很多鱼,有可能会把藏在附近的鱼钓完,所以导致第二天去钓的时候没什么口。特别是冬季钓水草区域,因为水草区鲫鱼数量有限,面积大且厚的水草区鲫鱼可能多些,水域小则可能只有几条或十几条,若当天钓完,第二天可能无鱼可钓。所以像这种情况第二天就不要去了,可以换个钓位钓,缓个两三天再来钓效果会不错。


第二种情况则是肉食性鱼种如黑鱼、鲶鱼等,这种鱼都有领地意识且数量有限,一片水域就那么一两条被你钓完了,第二天肯定钓不到。


总之,在同一个钓位第一天钓的不错而第二天钓不到鱼很大可能是以上4种原因,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一一排除。上面没有说到饵料、鱼竿、线组、调钓等因素,主要在于钓到鱼的情况下,第二天绝大多数钓友不会跟换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