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风凛冽,对于鱼和钓鱼人而言都是种挑战,所以野钓的难度直线攀升。但对于钓鱼人来说,这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季节,而能否选对水深,直接关系到鱼获的多少。作为一名野钓爱好者,多年的冬季出钓经验让我深知,水温是决定鱼群位置的关键因素。
冬季气温低,水的导热性差,表层水温受冷空气影响迅速下降,而水底相对恒温,一般能维持在 4℃左右,这是因为水在 4℃时密度最大,会下沉。
所以,大多数鱼类为了生存,都会趋向于聚集在水温相对稳定且适宜的深水区。
在选择具体水深时,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若是小型的、水较浅的野塘,即便冬季,整体水深可能也就 1 - 2 米,这种情况下,鱼群通常会聚集在塘底最深处,靠近中央、有淤泥或水草覆盖的区域最佳。
这里的淤泥能起到一定保暖作用,水草在白天光合作用下还可为水中增氧,鱼群藏身其中,既能避寒又有食物来源。我曾在老家的一口废弃池塘冬季垂钓,塘不大,最深处约 1.5 米,我找准塘心一处水草边下钩,用红虫作饵,当天收获颇丰,鲫鱼频频咬钩。
而面对大型湖泊、水库,情况就复杂得多。
一般来说,3 - 5 米的水深是优先选择范围。太浅,水温低且不稳定;太深,水压大、溶氧少,鱼也不爱久留。我在当地的一个中型水库冬钓时,起初在岸边 2 米左右水深处作钓,一上午毫无动静。
后来,划船至离岸边较远、水深约 4 米处,重新打窝下钩,不一会儿浮漂就有了动静,先是轻微点动,接着一个有力下顿,提竿中鱼,一尾肥美的大鲤鱼破水而出。
同时,不能忽视天气变化对选水深的影响。
晴朗的冬日,阳光长时间照射,水面温度有所回升,浅水区升温快,此时上午 10 点至下午3 点间,可适当在2 米左右的浅水区下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为部分耐低温的鲫鱼、白条等会游至水温稍高的浅层觅食。但若是阴天、下雪天,气温持续下降,鱼群就会迅速退回深水区,此时就要选择3到4米深的地方作钓甚至更深的水域。
选对水深只是第一步,冬季野钓还要注意饵料的选择,腥味浓郁的红虫、蚯蚓往往比商品饵更具吸引力,能在低温下刺激鱼的嗅觉;渔具方面,细线小钩降低鱼的吞饵阻力,浮漂要灵敏度高,以便及时看见鱼咬钩的细微信号。
总之,冬季野钓选水深需依据水域类型、天气变化灵活应变,多番实践总结,方能在寒冬之下收获不错的鱼获。同时,各位钓友要记住,冬季的鱼确实没有其他季节好钓,如果长时间没口建议早点收竿回家,或者提前打窝去钓,这样避免人长时间受冻以免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