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钓友你们最近有没有感觉立秋后鲫鱼不好钓了?不好钓就是正常的,因为气候在变,鱼的活动规律也在变,想要钓好鲫鱼那么就需要适当的改变。下面,我们一起具体看看需要做哪些调整。


image.png


立秋后想要好的鱼获,需要合适的天气很重要。


立秋过后天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太阳落山以后很快就能感觉到凉爽了,昼夜温差也开始加大,空气湿度也慢慢的变得不那么潮湿了。昼夜温差大了怕的就是艳阳天,怕的就是鱼起浮,这是初秋最主要的矛盾。


在初秋如果能有多云,还有像阴天、小雨这种减少昼夜温差的天气真是太好不过了。如果有冷空气来袭,这个季节的冷空气过后也不至于冷的让鱼不开口,把握这几天就会全天都有口,爆护的概率大增。


昼夜温差大了,钓鱼的窗口期会慢慢的变得比盛夏的时间更长。


夏天可能主要是钓早口,由于酷热连晚口的时间段一般也不会那么好钓,甚至夜钓都要等到后半夜水温下降,水温分层被打破以后才能有比较好的鱼口。


秋天来了会发现早窗口的时间会慢慢的延长,晚窗口4、5、6点钟也开始好玩了,夜钓也是前半夜了。


钓位方面由于整体水温的缓慢下降,岸边水体的温度会比夏天让鲫鱼感到更舒适。


再结合鲫鱼喜欢溜边寻找食物的特性,所以白天钓早晚口的时候要适当的比夏天钓的更浅一点,效果会很好。水草边缘还有斜坡底部都会是很好的窝点。


中午时间段如果是大晴天,天气应该还是比较炎热的,大部分水域还是会有水温分层,底部缺氧的情况,鱼也会起浮,作钓效果可能不会太好,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找大量水草覆盖的区域去试一试。


一个是,水草可以遮挡阳光,对水的加热让早晨的窗口期延长的会更久一点。


另一个就是白天的草区含氧量是比较充足的,在一些瘦水、沙石底的水域深处也不容易缺氧,可以尝试比早窗口钓的更深一点。夜钓毕竟还是初秋,水温也不会大幅的下降,溜边钓的效果会不错的。


但是在纬度更高的地区还有山区一些的水库、河流鱼,在夜间能够感受到岸边水体的降温,它们趋稳的习性也会让它们稍微远离岸边,去到水温更稳一些的偏深的地方。如果那边昼夜温差会比较大,夜里比较冷,就需要钓的比白天更深一点。


当然一定不要忘记有一个从仲春到深秋,从早上到晚上都会有明显优势的钓位,就是流水活水的位置。


饵料方面水温会让鱼感受到秋天的到来,还有冬天的临近。


这个时候虽然水中的植物性饵料还是很丰富的,但明显鲫鱼会慢慢的向更加偏爱腥饵、虫饵去过渡摄食能量密度更高的饵料去准备。


寒冬天气的来临,像玉米、麦子以及谷香的饵料在初秋的末期就会明显的感觉到不是那么好用了,饵料需要向偏腥的方向来慢慢的调整了,活饵的使用效果也会越来越好了。